台灣愛克曼兒童及青少年體驗學習協會

台灣愛克曼兒童及青少年體驗學習協會

愛克曼協會成立於2007年,許多夥伴都會好奇的問,為什麼稱為愛克曼?愛克曼是一個人嗎?愛克曼是在做什麼的? 想要了解多一點愛克曼,就讓我們一起進入「愛克曼」的故事中囉~

成立的決心

在2007年的某一個早上,協會的創會理事長-徐哥一如往常到高雄某國中資源式中途班上課,在進入校門口時,看見有一位中年男子揮舞著鐵條,追逐著一位女學生,還大聲嚷嚷的說要打死她,女學生很害怕的躲在角落不敢出聲,而就在危急之時,徐哥挺身向前擋在男子前面說:「先生!先生!你女兒有在那邊聽你說,你是不是有話要告訴你女兒」,此時憤怒的父親才停下腳步,喘了兩口氣,放下手中的鐵條,對著徐哥訴說女兒的不是,而「女兒驚恐的眼神」及「父親憤怒又無奈的語氣」也深深的震撼到徐哥,就在當天徐哥卯足了全力去夥伴分享這個故事,得到了32位夥伴的支持,共同發起籌組這個為兒童及青少年服務的協會。

愛克曼 Ackerman

在創會初期,夥伴們思考著要如何命名才能最符合協會服務的宗旨,這時一位參與過夏琳、愛克曼老師工作坊(可樂x沙拉油x金粉 有老師分享的小故事喔)的夥伴就提到用「愛克曼」是一個非常適合的選擇。 這位夥伴想起了夏琳曾經分享過Ackerman其實是她的夫姓,她原本姓Wood,因為是W開頭,常常都是後面才被點名到,讓她感覺不被重視,而自從她改了夫姓,因為是A開頭讓她感覺更受重視,也讓她很喜歡這個名字。這不就像是青少年時期,想要被看見的心情,只要能讓他們有一點點的改變,會使他們變得不一樣,變得更有自信,也更喜歡自己,也因此協會就以「愛克曼、Ackerman」來命名,更棒的是,愛克曼也延伸為「愛惜生命、克服困難、曼妙開展」的象徵意義, 雖然很遺憾的是夏琳˙愛克曼(Charlene Ackerman)老師在2009年前往另一個世界,但她為兒少童及青少年服務的精神永存在我們心裡。

夏琳、愛克曼老師

香蕉花X香蕉小子XA寶 & 皮皮

2007年春天的某一個早上,徐哥帶著一位學生到旗山著名的冰店吃冰,忽然學生驚呼:「欸! 這什麼東西阿?」原來是放在店裡的香蕉花,但這朵花和我們一般所見的粉紅色香蕉花長得不太相同,它是紫色的。詢問老闆娘後才得知這是觀賞用的香蕉花,名叫「紫艷」,一朵三十元,花期一個月,更進一步知道台灣有香蕉試驗所的存在。 於是,當天的課調整到香蕉試驗所參觀,大家吃了好多不同種類的香蕉,學習許多與香蕉有關的知識,連平常不喜歡上課的學生也認真了起來。參觀完試驗所後,徐哥靈光一閃,覺得成立這個協會就像大家相交(相招)來做一件事情。」所以買了許多香蕉花送給參與第一次協會籌備大會的人,而後來他也發現香蕉是南台灣重要的作物之一,雖然在原產地價值不高,但外銷日本後卻是變得搶手,就像只要將青少年放在適合的位置上,他們也可以發光發亮,綻放耀眼的光芒,而「香蕉花」就成了創會時的象徵標誌,「香蕉」就代表著協會與青少年一起成長的象徵,再來「A寶和皮皮」則象徵著協會與青少年不斷的挑戰,一起「愛惜生命 克服困難 曼妙開展」。

香蕉小子XA寶 & 皮皮

可樂 沙拉油 金粉

2000年,美國一位熱愛兒童及青少年工作的催眠師夏琳、愛克曼(Charlene Ackerman),為了散播自己的力量給更多需要的人,致力於培育出更多優秀的助人工作者,即使不會說中文,這位老奶奶也支身一人飛到台灣來辦理各類型的工作坊及訓練,而這位老奶奶的服務精神感染了許多創會的夥伴們,也因此在日後激盪出更多美麗的火花。

在一次的工作坊中,夏琳拿了一個杯子和一瓶她最愛的可樂,她將一些可樂倒入杯中,又倒入少許的沙拉油,就這樣冒著氣泡的可樂上面漂浮著一層油膩膩的物質,接著,她在杯中灑上些許亮晶晶的粉末,最後夏琳又拿起了可樂,繼續倒,直到杯中的油溢了出來… 夏琳分享說,可樂就像是這群需要高度關懷的青少年的本質;沙拉油就是他們所受到負面能量,而亮晶晶的粉末就是他們用奇裝異服的裝扮想要去吸引他人的注意,在帶領青少年時,關注在青少年的本質上,給予青少年更多力量,就像是持續在杯中倒入可樂,去增強青少年的本質,才有機會讓他們有所轉變。 從這樣的分享也讓創會的夥伴反思,在面對高關懷青少年時,應該強化他們的正向特質,使他們有自信,即使面對挫折,讓他們從經驗中學習,阻力也有可能變成助力,即使他們在學業或人際上遇到挫折,只要他們肯定自己的本質,他們可以在其它方面也能表現得很出色。